寵物營養面面觀

林美峰教授採訪文章

  講究身心健康首由「食」開始,不僅是人類,寵物亦是如此,皆需藉由食物中的養分來獲得營養,進一步影響體質的塑造。隨著少子化及不婚族的提高,寵物提升為心靈陪伴之層次,不再只是單純的飼養關係,民眾對其相關的需求就更為講究,健康方面當然也不例外,而為使讀者瞭解其重要性,此次邀請到臺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林美峰教授,針對飼糧的角度來一探寵物營養之究竟。

  每隻犬貓皆為獨特的個體,由於生活環境及個體差異等因素會有不同的營養需求,但以生命階段來看則大體一致,因此,掌握各個階段所需,可謂寵物營養學的基礎。

以狗為例,一般來說,在幼年時期因生長所需,對蛋白質、鈣質、磷等能量的需求上,相較於成犬而言來得大,故幼犬飼糧的脂肪比例較高,到了成年時期,著重維持正常生命活動所需之能量,控制其適當的體重,而蛋白質作為組織更新作用所需的營養,不宜過高,若餵食幼犬飼糧則容易將多餘的能量轉成身體脂肪的堆積,產生過重的情況。

至於老年時期,由於寵物的新陳代謝變得較慢,器官也隨之老化,故對營養物質之忍受性較差,尤以貓更為明顯,當其年紀大時,可能有脂質利用不佳的情況產生,所以林教授建議在飼糧的選擇上,給予蛋白質含量少但品質好、能量較低的,然而在餵食此類飼料時,需考量寵物食慾降低之問題,若是又減低其能量來源便容易導致消瘦,常受到許多飼主的忽略。

  另一方面,犬貓之間的營養需求亦有所區別,牛磺酸即是顯著的例子,以貓而言,對其需求極高,卻又無法自行合成,缺乏牛磺酸的情況下,會有神經缺陷及發育不完全、失明、耳聾等毛病,因此貓飼糧裡頭皆有添加此營養成分,而狗的需求則不如貓來得大。

不過,林美峰教授告訴我們,近幾年開始有人注意到,雖然狗可以自體合成牛磺酸,但在膽鹽的運用上較高,所以犬隻自行合成率是否足夠便受到了質疑,這正是為何逐漸見到業者在犬飼糧中添加牛磺酸的原因。

  除此之外,貓為較嚴謹的肉食性動物,蛋白質消化酵素較高,甚至對其攝取有一部分作為能量使用,故飼糧上蛋白質含量勢必較雜食性的狗更高,所以,犬貓飼料是不可通用的。在選購飼料時,誠如林教授建議,首先可參考大品牌,但口碑並非是絕對的保障,仍要衡量飼主本身的生活習慣,若是長時間在外,或是固定一早就要出門,便較不適合餵食罐頭。雖然乾糧的消化率較差,然究其硬度與外層的保護膜不容易被稀釋,再者,常溫乾燥的情況下,也可放置的較久,不易有微生物在其中快速生長的問題。此外,最重要的是針對寵物的特性來挑選,由於狗的性狀相差甚多,雖然不一定要挑選品種專屬的飼糧,卻應考慮其體型大小與生理狀態作為選擇的關鍵。

還有則是由飼糧包裝所給予之訊息多寡來決定,因國內無營養成分標示法規,飼主可參考國外明確提供的原料、來源、適當的餵食指南、使用的時機以及成分比例上所註明的特殊聲明等,例如是否可當完全飼糧使用或是需配合乾糧,又或是如處方飼料則必須經獸醫許可才能讓自家寵物使用,以保安全無虞。

  上述方法同樣也可作為購買有機飼料的原則,所謂的天然有機,是從食材選擇的考量為出發點,迎合現今飼主希望寵物得到優質待遇的需求,而這一類的飼料需有認證,尤其在美國,具有明確法規規定在自然有機飼糧的原料中,不可有任何合成的部分,但在台灣則多只有部分原料為有機。不過,這並非意味著進口飼料必定優於台灣,因為運送的過程裡頭,有些營養成分會隨著儲存時間增加而慢慢減少,反觀有些本地業者堅持選用好的食材,倒是較進口飼料更為新鮮。舉現今流行的進口鮮肉為例,運送至台灣後,由於本地氣候高溫潮濕,使得保存期限縮短,在截切片時經過空氣接觸而影響新鮮度,若是無良好的保存方式則易腐壞,效用反不如本地新鮮食材製成的寵物飼糧了。

  總體而言,從對動物的特性及至選購飼糧之考量,無不考驗著飼主對寵物營養知識所具備的程度。以臺灣的發展現況來看,專研此方面的人才缺乏,仍需各界致力推廣,不過相信還是存有相當可觀的發展空間,而目前選讀相關課程的人逐漸增加,表示人們已開始意識到其重要性。當我們提及日本寵物營養師的專業訓練與完善認證制度時,林教授更樂見其成,表示這不僅對產業界發展產生良好效應,更可維持一定的水準,是值得取經的對象,最重要的是,在引進國內之前,還是應找出其定位,先開闢出明確的方向,才能提升寵物食品產業的整體環境,並拓展至更璀璨的道路上。

《本文出自PIDA寵物產業情報誌 July 2013,未經授權,請勿轉載拷貝!》